向总书记报告丨新疆大学: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进青春心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9月18日,国内首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材:大学语文》在新疆大学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该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联合主编,涵盖疆域、文化、科技等领域,精选《史记》《诗经》等经典中的篇目,融入梁启超的《爱国歌》及作家刘亮程的《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等作品,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气息。
这一成果的诞生,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深切关怀,源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引。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第一站就来到新疆大学。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
总书记的嘱托为新疆大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新疆大学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依托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新疆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等课题,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获批建设5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师资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首轮建设获评“优秀”,第二轮中期评估成绩突出。
“这些年,我和同学们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22年10月,新疆大学“石榴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宣讲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古扎努尔·玉苏甫成为宣讲团成员之一。她和同学们深入南北疆学校、乡村、企业和社区,用“青言青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近年来,新疆大学每年组织15支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引导师生深入乡村、社区一线,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上,新疆大学重点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还增设了“新疆各族人民保卫边疆斗争史”等专题。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校作用,为全疆大中小学思政课编写教材、共享教学资料,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代斌表示,新疆大学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研究阐释、丰富平台载体等方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