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努尔艾力·热西提:炭火淬炼匠心 “烤”出人生新滋味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9月23日,站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的领奖台上,努尔艾力·热西提捧着中式烹调(羊肉烘烤)项目金牌,眼眶微微发红。这位来自喀什技师学院的参赛选手,用18年的坚守与汗水,在炭火与案板间,“烤”出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9月23日,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上,中式烹调(羊肉烘烤)项目新疆代表团选手努尔艾力·热西提上台领奖。图/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2004年,19岁的努尔艾力从喀什来到乌鲁木齐,进入新疆职业大学学习烹饪专业。那时,他只是想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
“哥哥姐姐和我都考上了大学,我想学技能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努尔艾力说,2007年毕业后,他来到喀什地区技工学校任教,从此与烹饪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从普通教师到专业带头人,从技能大赛优秀奖到全国金牌,努尔艾力走了18年。这些年,他不仅在教学一线深耕,还牵头组建喀什地区馕研究中心,填补新疆馕品标准化空白,推进“粤菜进疆”工程,研发20余种融合菜品,更带领团队拿下自治区重点专业、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基地等多个项目。
真正让努尔艾力站上全国舞台的,是他对羊肉烘烤技艺的执着追求。为了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他经历了艰苦训练。每天9时到次日凌晨1时,15个小时雷打不动地泡在训练室。左手缠着透气纱布,那是被崩裂刀片划伤的伤口,血痂结了又落。指腹的老茧层层叠叠,刀痕交错,即便纱布被汗水浸透,握烤签的手依然稳如磐石。
“训练最关键的是精准和细节。”努尔艾力说,为攻克羊肉串一浓一淡双口味调制难题,他试过20多种配方,记录下不同调料配比、腌制时间对肉质的影响;研究羊排分段烘烤工艺时,他细致区分每个部位的肉质特性,调整温度和时间参数;创新酥皮羊腿时,他将西式酥皮工艺融入传统烤制方法,反复试验数十次,终于找到最佳口感。
9月22日,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式烹饪(羊肉烘烤)比赛项目中,努尔艾力·热西提正在进行蒜烤羊排比赛。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这份坚持,离不开国家级烹饪大师朱建伟的指导。朱建伟制定了“量化训练+工艺打磨”双轨方案。每天,训练都严格按照竞赛场地标准进行,从原料预处理到成品呈现,每个环节都精确计时,反复演练优化操作节奏。
“朱老师对细节要求特别严,有时为了几秒的操作误差,我们要反复练习好多遍。”努尔艾力说。
训练中,卫生安全规范同样被严格执行。生熟食材分区处理、工具定时消毒、垃圾分类管理,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烧烤看似简单,实则处处讲究。”努尔艾力说,从羊肉切割的均匀度,到烘烤火候的控制,每个环节都决定着最终的品质。
备赛期间,资深教练朱建伟(右)正在给努尔艾力·热西提做赛前指导。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备赛期间,努尔艾力还主动寻求突破。他邀请新疆知名烧烤大师现场指导,与企业合作研发菜品,到云南学习交流,汲取不同地域的烧烤技艺。几个月下来,他的体重掉了20公斤,但对烹饪技艺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其实最困难的,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努尔艾力回忆,手上被炭火燎起的水泡、酸痛的肩膀、写满心得的笔记本、磨破的手套,还有手臂上深浅不一的烫伤疤痕,都是他与烧烤技艺“死磕”的见证。
如今,这块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对努尔艾力个人技艺的肯定,更是对新疆特色餐饮文化的认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美食,让喀什味道走向全国。”努尔艾力说,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炭火炙热,烤签翻转。努尔艾力手中的羊肉串滋滋作响,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香气里,既有新疆美食的独特风味,更饱含着一个新疆技能人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家乡的热爱。“我将继续在烹饪教育的道路上深耕,让更多人感受到技能改变命运的力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