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丨西气东输第一站全体员工:“坚决站好岗、供好气”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看到这一消息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西气东输第一站全体员工内心无比激动。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时的嘱托,犹在耳边回荡。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的是:请总书记放心!我们坚决站好岗、供好气!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员工,叮嘱他们站好岗、供好气,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两年多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各族干部员工始终将总书记的关怀与指示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奋进动力,以实干实绩诠释能源保供“顶梁柱”的忠诚与担当,让塔里木的“福气”温暖神州大地,更好滋润群众生活。
智慧绿色转型,场站焕发新活力
9月23日凌晨的西气东输第一站,静谧中透着科技力量。3台高悬的激光甲烷遥测仪如同“电子哨兵”,24小时紧盯关键区域,实时监测甲烷气体浓度,牢牢守护场站安全。这是该站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场站的缩影。
“过去站里25人轮班,每4小时巡检一次;如今只需14人,每日一检,夜间无人值守也能安全运行。”西气东输第一站站长梁士佳语气中充满自豪。
2023年以来,该站持续升级智控系统,推动安全管理迈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筑牢安全供气保障坚实“底座”。
践行“双碳”目标,塔里木油田公司率先在西气东输第一站建成首个零碳油气场站。2023年9月,场站内的压差发电工程正式投运,年发电量达260万千瓦时。“我们利用管网压力差驱动发电,以往被白白浪费的压能,如今转化为源源不断的零碳电力。”梁士佳说,这项工程不仅实现站内用电自给自足,余电还可供给周边生产单位。
变革不止于电。该站还通过工艺改造,将清管作业中原本需要放空的天然气全部回收。“以往每年4次清管,动辄放空一二百万立方米天然气,如今全部回收输往库尔勒,温暖更多家庭。”梁士佳说。
向深地进军,能源报国永不停步
说到西气东输工程,不得不提克拉2气田。
1998年,南天山脚下钻出克拉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由此,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整装气田——克拉2气田。
克拉2气田横空出世,直接推动国家研究讨论西气东输工程。
2004年,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建成投产,这条起自新疆轮台县轮南镇、止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的能源大动脉,长约4200公里,像是一条巨龙,将西部的资源与东部的繁荣紧密相连。
此后,塔里木油田公司又接连发现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并建成35个大中型油气田,筑牢了气源根基。
西气东输第一站如同“心脏”和“动力舱”,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汇集于此,经过增压后,一路向东输送出去,惠及我国近4亿居民。
“看这个流量计,眨眼间输出去的天然气,能满足一个家庭五六百天使用。”西气东输第一站运行工程师张雅慧说。场站内,连通一个个气田的管道,犹如人的动脉血管,持续为西气东输第一站“输血”,让“心脏”永葆青春。
为寻找新的战略接替资源,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持续向地球深部挺进,累计钻出220余座“地下珠峰”,今年1月5日完钻的深地塔科1井,刷新全球和亚洲五大工程纪录,成为亚洲最深直井,并首次在万米之下超深层发现油气显示。
气化南疆,惠及地方高质量发展
9月23日,西气东输第一站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正在建设一条外输管线,将站内天然气输送至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明年投产的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送去动能。
为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南疆各族群众,2024年,塔里木油田公司启动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批项目中的克轮复线2号阀室至英买力管道已于当年10月投产。今年,首批项目中的轮南—上库高新区、英买力—三岔口管线继续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1月底新建管线全线贯通。”南疆气化管网工程项目部副经理徐继承表示,首批项目全部投运后,日最大供气能力可提升2100万立方米,为南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气”力。
为增强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2023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公司相继建成柯克亚、牙哈两大储气库,并启动东河、塔中储气库先导试验,进一步织密供气保障“安全网”。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公司已累计向西气东输供气超3800亿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供气超700亿立方米。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正以更强担当、更大力度推进场站和管网建设。”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运销事业部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常桂川表示,现在“站好岗、供好气”的底气越来越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