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发展成就 激发奋进力量——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热议《石榴正红映天山》特别节目
9月21日至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连续推出《石榴正红映天山》特别节目,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喀纳斯湖秋色如画,库车市龟兹小巷烟火升腾,奇台县腰站子村麦香四溢,霍尔果斯口岸焕发新颜……节目中,一个个场景、一组组镜头,共同勾勒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观看了《石榴正红映天山》特别节目后,我为新疆的发展成就感到激动和自豪,同时也对新疆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9月23日,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宣传干事地丽努尔·吾买尔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库车人,地丽努尔是龟兹小巷提升改造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如今,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巷”,三年前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墙皮斑驳、杂物乱堆”的泥巴巷。“2023年起,我和同事们带头改造龟兹小巷,看着它变化大到让人认不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觉得这段经历特别有意义。”地丽努尔坦言,亲历小巷从“破旧杂乱”到“文旅融合”的蜕变,更让她深切体会到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未来,她将发挥自身优势,为提升龟兹小巷及周边街巷的“颜值”与“内涵”贡献更多力量。
“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机械化采棉,到尼勒克县的三文鱼科学养殖,再到吐鲁番高温干热试验场,节目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代,我无比自豪。”吐鲁番市高昌区老城路街道老城路社区新苑小区居民热依汗·阿不力米提难掩激动。
吐鲁番市高昌区老城路街道老城路社区新苑小区居民热依汗·阿不力米提一家观看《石榴正红映天山》系列节目。刘字昂 摄
“看到《石榴正红映天山》里各族群众携手奋进的画面,我总是想起百年老屋里的热闹场景——这不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石榴花开’嘛!”9月23日,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百年老屋展览馆负责人孙德彬说,四十多年前,禾木村仅靠马道与外界相通;如今,公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各地游客住进特色民宿,听一曲悠扬的苏尔演奏,尝一口村民手工酿造的黑蜂蜜,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就像节目里展现的各民族互帮互助,我们百年老屋里23名员工中有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大家一起打理客房、筹备演艺。”孙德彬表示,将把老屋打造成“团结阵地”,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石榴正红”。
2003年,河北保定学院的毕业生荀轶娜带着青春的炽热与理想的光芒,跨越3000公里,来到且末县第二中学当老师。这次不是短暂的支教,而是带着户口来扎根。20多年来,荀轶娜和这支支教队伍坚守“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信念,在且末县校园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最让她动容的,是学生们毕业后的选择:“很多孩子去外面见了世面、学了本领,最后却回到这片最需要他们的土地,还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是我听过最温暖的回馈。”如今,看着数百名学生考入高校、收到孩子们的感谢信,荀轶娜眼眶微湿:“所有辛苦都值了,也盼着更多年轻人接过接力棒,为这里的教育事业出力。”
9月22日13时,塔城市杜别克街道发展社区活动室内气氛热烈。社区干部与居民整齐围坐,目光紧盯大屏幕,认真观看《石榴正红映天山》特别节目。“观看节目后,我真切感受到新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来之不易,社会稳定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发展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高哈尔·加山说,今后将扎实做好社区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组织各族群众开展邻里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共同把社区建设得更和谐美好。
节目中,“党徽大叔”帮助自驾游客脱困,手指党员徽章拒绝现金的画面,让大家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和田地区孩子们到北京参加升旗仪式,体现了国家对新疆青少年的重视和关爱;龟兹小巷的变化见证了新疆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立体交通建设和新能源发展则展示了新疆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内容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参与记者热依达、张治立,通讯员董世菊、刘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