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这是一曲献给新疆的深情赞歌
代立
“新疆原来是这样”“看得人激情澎湃 ”“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大美新疆!”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而制作的政论专题片《天山放歌》,一经开播,就引起无数网友关注热议。人们感受到了大美新疆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新疆发展的万千气象。
《天山放歌》是一曲献给新疆的深情赞歌。该片以恢宏视野与细腻笔触,全景展现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大好局面,立体描绘各族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壮丽图景。
这首赞歌流淌着款款“深情”,它“深”在理论深刻、意义深远、视角深广。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讲好“大道理”,把这些道理讲深讲透,做到曲高和“众”?这就需要把自治区70周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取得辉煌成就,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书写的壮丽诗篇,记录成引人入胜的光影,转换成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的表达方式。这是有形有感有效讲好新疆故事的艺术创新,更是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释这些核心问题,是《天山放歌》展开“论述”的逻辑起点。《天山放歌》没有干涩枯燥的说教,它将明晰的理论脉络和鲜活的视觉图景有机融合,在具体而微中体现逻辑力量和理论深度。深读《天山放歌》,如同读一本逻辑缜密、涵义深邃的书,在那里丈量创新实践的深度高度,衡量为民惠民的密度温度,测量凝心聚力的广度力度,把宏大的时代主题变得可感可知。
这首赞歌的款款“深情”,此“情”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守望相助的真情,坚如磐石的家国情。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就要专注故事之新、故事之情、故事之美。《天山放歌》展现的新疆故事,从始至终,贯穿着“情”字。一粒稻种,让帕哈太克里乡曾经的“白碱滩”变身为“米粮川”,这里丰盈着幸福感;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揭开面纱,印证中华文明在新疆的生长与延续,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感;一群年轻人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到谢依特小学,这是动人的山海情;和田县村民与天安门喷绘的“同框”照片,这是质朴的家国情……这片大地上的“故事”,是可以写出更精彩文章的底本,也是生发无数可能的源泉。
献给新疆的歌曲成百上千,从《新疆是个好地方》到《最美还是我们新疆》,无论在什么时候吟唱,都能扣人心弦、心波荡漾。今天,我们在“天山放歌”,把这赞歌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向阳成长的新疆,让我们在铿锵足音中听到自豪坚定,在石榴花开中感受大地芬芳,在建疆兴疆的接续奋斗中汇聚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