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告诉世界一个意想不到的新疆
侯辉
农村妇女,或许在不少人眼中都是围着锅台转的形象。但在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农村妇女努日曼古丽·喀斯木却是开着“飞机”种田的无人机女飞手。这个颠覆刻板印象的故事,出自近期热播的政论专题片《天山放歌》。
这部为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而精心摄制的《天山放歌》,摒弃了数字堆砌与材料罗列的常规路径,选择了很多让新疆之外的观众感到陌生,甚至惊奇的个体叙事,为世界勾勒出一幅意想不到的、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新疆全景图。
镜头引领人们跨越天山南北:在克拉玛依,浙江一台机器人的后台算力来自这里,谁能想到石油之城已走向数字的星辰大海;在尼勒克县,天山冰川融水孕育出品质上乘的“海鲜”,其滋味不仅征服了市场,更颠覆了人们对内陆水产的认知;而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这片曾点燃土地改革星火的盐碱地,借助农业科技,连续七年成功种植海水稻,续写着沧海桑田的当代传奇……
新疆大地上的发展图景,在片中不是枯燥的资料,而是与具体人物的奋斗、城市乡村的变迁紧密相连。一帧帧真实可触的画面,勾勒出一个日新月异的精彩新疆。天山南北丰富多元的发展维度,通过影像传递刷新着世界的认知。
《天山放歌》的力道,并不仅限于展现物质层面的飞跃,更以润物无声的镜头语言,捕捉了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情谊。
达西村的石榴巷里,阿不力克木·木沙与邻居周金山并肩行走在果园,那份由香梨种植技术联结起的兄弟情谊,胜过千言万语;帕米尔高原的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王艺枝谈及护边员子女时动情的泪水,无声诉说着“你为国守边,我为你育才”的崇高承诺与血脉相连。这些镜头平实而真挚,没有煽情,更没有口号,却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彰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
在诠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时,《天山放歌》同样摒弃了说教和文件话语。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将当下的安宁生活,比喻为“就像母亲肚子里睡着的孩子一样安稳”。如此贴切温暖的朴实话语,远比任何表达都直击人心,它动情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安澜新疆。
在讲述新疆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事时,《天山放歌》同样展现了精妙构思。对于克孜尔石窟流失壁画的数字化复原工程,镜头记录了研究者们从青丝到白发的执着追寻,彰显了新疆对文物的珍视与传承。而对喀什古城改造“一户一设计”理念的呈现,则体现了在发展进程中对于历史文脉与居民乡愁的极致尊重。
在开放自信的宏大叙事中,同样有精彩的小人物故事。哈萨克斯坦客商阿尔玛斯希望带着家人扎根霍尔果斯,法国人查尔斯在乌鲁木齐找到了地道的法式甜点,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巧妙地将新疆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图景之中。这些微观叙事,折射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开放胸襟与国际化气息。
《天山放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意想不到”的新疆。然而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无数精彩的新疆故事,藏在壮美的山河间,蕴于平凡的生活里,等待更多人以真诚的眼光去发现、去感受、去讲述。新疆这片热土的故事,远未讲完,它的精彩,一直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