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昔日“头疼河”今日“生态河”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青山绿水长,庭州展芬芳;河谷披绿装,碧波明镜镶。
9月10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庭州生态绿谷,只见头屯河沿岸绿意葱茏、层林叠翠。沿着栈道骑行的市民,一边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一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庭州生态绿谷美如画卷。图/昌吉市委宣传部提供
头屯河是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界河,干流全长190公里。这条曾因生态环境恶化,被百姓戏称为“头疼河”的河流,已然蝶变为“生态河”“幸福河”,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长廊和兵地融合发展典范。
开展流域综合整治
“以前,河道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大坑小坑,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沙尘。”9月10日,昌吉国力众途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明说。
2004年参加工作的杨明曾在新疆昌吉金剑保安有限公司上班,原单位就在头屯河边,在此工作20年的杨明,见证了头屯河的嬗变。
头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部,是一条山溪性河流,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泄洪。自20世纪60年代起,沿河陆续建起砂石料厂、预制厂、水泥厂等,河道两侧企业肆意侵占土地、偷排工业废水、无序开采河砂,导致河谷到处都是采砂坑、垃圾场、臭水池,被两岸居民称作“头疼河”。
2012年,自治区将头屯河生态整治工程列为自治区“环保优先、生态立区”重点工程。2016年总体规划获批,乌鲁木齐市、兵团十二师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三方协同,共同实施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021年,由昌吉市投资38.17亿元的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头屯河焕发新貌,长13.14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的庭州生态绿谷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李长江介绍,综合整治工程将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深度融合,一体推进行洪安全、生态恢复、水系治理和产业布局,规划“一湖、两带、三区域、五节点”。
整治过程中,昌吉市共完成西岸93家企业、13家砂场、599户居民及相关构筑物搬迁,清运垃圾9万余立方米。同时,昌吉市依托庭州生态绿谷的“景”“情”“人气”,规划发展集现代商业、商务办公、酒店集群、文化旅游等一体的“人气带”,布局国际酒店、房车营地、红酒博物馆、彩虹集市等商业项目。
连通乌昌两地的头屯河大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建成乌昌天然氧吧
乘坐旅游观光车,采访团沿着“一湖、两带、三区域、五节点”游览,一路心旷神怡。
庭州生态绿谷讲解员马慧介绍,通过生态整治工程,庭州生态绿谷形成了五大公园,即自然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康体公园、城市庆典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文化公园。
其中,文化公园内大小湖泊共有5处,是头屯河五大公园中总水域面积最大公园。
观光车行至文化公园,只见双层钢结构的头屯河大桥,横跨公园内波光粼粼的湖面,湖的对面就是新疆大剧院,犹如一朵雪莲绽放在湖畔。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湖畔突然传来嘹亮歌声,循声望去,只见20多名退休老人组成的合唱团,坐在湖畔的梯形台阶上,正排练演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我们每周都来这里排练。”在合唱团拉大提琴的杨一林说。
9月10日,合唱团在庭州生态绿谷排练。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通过生态整治工程,昌吉市在头屯河流域种植出柳树、苹果、山桃共34种乔木,共计7万余棵;水蜡、菊花、月季等50余种花卉,共计1361亩。昔日“头疼河”变成了城市绿肺、乌昌氧吧。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鸿铭表示,头屯河“绿色蝶变”就像一把钥匙,开启昌吉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昌吉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2024年昌吉市空气质量改善率位列全国第11名,上升113名,跻身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第43位。
树立兵地融合典范
兵团第十二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联主席马婧介绍,按照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城市形象展示区、产业激活发展启动区的布局,兵团第十二师于2019年投入13亿元启动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
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总用地6210亩,长约26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339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栽种100余种近300万株苗木,构建出13.65万平方米公园水系及近100平方公里环状路网。
“依托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我们谋划的金蝴蝶美食街、1954河谷营地、欢乐谷、奇趣童年主题乐园等文旅项目逐步落地,打造的冰雪文化旅游节、国潮游园会、半程马拉松、荧光电音跑等系列全民文体旅品牌活动先后开展,有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马婧表示。
与此同时,依托头屯河谷森林公园优美景观带,五一农场、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构建起“农产品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土地认养+文创”的融合型农业体系,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坚持把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打造成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兵地融合发展样板示范工程,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道路。昔日‘头屯河’成为百姓引以为豪的生态河、产业河、幸福河。”兵团第十二师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令国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