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观察·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④丨新疆园区的“向绿向新”之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
工业废渣废料变成了绿色建材、续建项目盘活聚甲醛新材料项目、电解铝产业链向低碳新材料延伸……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碳中和背景下,近年来,我区各地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朝着生态友好、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环节“含绿量”、园区发展“含金量”。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产业园区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点,如何稳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近日,记者走进南北疆部分园区,就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进行了采访,探寻新形势下绿色园区的发展密码。
“三化联动”推动无废园区建设
“吃”进去工业废渣废料,“吐”出来绿色建材。
走进新疆艾斯米尔锰合金有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车间,刚刚冶炼完硅锰合金的矿热炉里,一堆堆红彤彤的热熔渣正散发着余热,这些废渣通过行车运至岩棉保温电炉,即实现原料热装,与传统岩棉冲天炉加热工艺相比,能耗实现大幅下降。
位于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奎独经开区”)的新疆艾斯米尔公司是一家以硅锰合金冶炼为主的生产企业,年产硅锰合金约5万吨,其热熔渣含有丰富的硅酸盐成分,是制作保温耐火材料岩棉的原料。
为了解决工业废渣的出路,2022年,公司投资4500万元建设3万吨/年矿热炉热熔废渣制备岩棉生产线。“目前岩棉产品主要销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去年产值将近4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顾霖霁说。
作为全国首批、全疆唯一“无废园区”典型案例,近年来,奎独经开区通过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联动”措施,鼓励园区现有企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引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所谓减量化,即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将更多固废“吃干榨净”;资源化是指将固废当成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匹配企业,利用固废生产其他产品;无害化则是对无法处置的固废通过填埋等方式规范处置。
“通过工艺改造、技术更新、循环利用等方式,园区积极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奎独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郐琪说。
在做好固废利用的同时,奎独经开区积极推动企业提标改造。近两年,辖区内16家企业开展37个技术改造项目,涉及化工、钢铁等领域。其中,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冶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年综合利用冶炼废渣5万吨,产出低锰钒合金1.5万吨、活性矿粉4万吨等。
近年来,我区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在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方面,自治区不断赋能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企业。
截至6月底,我区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9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15家、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
“腾笼换鸟”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从去年8月项目开工,到今年7月进入生产调试阶段,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库车经开区”)年产4万吨聚甲醛续建项目,在停建近10年后实现复盘,迎来生机。
该项目属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因原有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停工。通过园区招商引资,新疆中新建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调研论证,注册成立新疆兵能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续建该项目。
新疆兵能新材料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可伟说:“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聚甲醛高端新材料生产线,同时公司承接了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专项,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煤8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万吨,实现碳减排收益约2000万元。”
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库车经开区主要能源消费形式以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为主。为了实现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自2022年以来,库车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方式,加快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开展“腾退出清、腾笼换鸟”行动。
截至6月底,库车经开区通过清理收回长期圈而不建和违法占地近3700亩,先后引进新疆天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35万锭多功能数字化混纺纱线项目、新疆紫兆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等7个项目。
2024年,库车经开区实现综合能源消费量198.49万吨标准煤,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0.508吨标准煤,较2023年分别下降3.55%、2.3%。
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库车经开区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建成能耗双控、能源“双碳”节能诊断平台,累计构建开发能耗综合分析、能耗在线监测等43个模块135项功能模块,初步实现园区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用气监测预警。
在加快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方面,库车经开区鼓励支持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华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重点用能企业投资3.31亿元,完成二氧化碳压缩机节能改造、空气压缩机节能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17个,实现年节约能耗7.24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8.06万吨。
为了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园区将建立企业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完善能耗双控、能源“双碳”节能诊断平台功能模块,同时,积极探索打造园区排放因子数据库、企业碳核算等9个“双碳”应用场景建设。
协同发力打造低碳发展先行区
7月22日,2025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色工厂名单对外公示,20家公示企业中,新疆天宏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均来自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河子开发区”)。
石河子开发区是国家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园区。近年来,为了推动低碳管理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先后印发实施《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节能降碳专项规划》《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革新和政策机制创新协同发力,全力打造低碳发展先行区。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石河子开发区围绕铝基材料领域,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天山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为上游,先后引进高纯铝、板带箔、铝镁合金、电子铝箔等配套项目,构建起140万吨电解铝、11.5万吨高纯铝、20万吨电池铝箔坯料、4850万平方米电极箔的产业链布局;围绕绿色化工领域,着力培育高端聚烯烃、电子级化学品、生物降解材料等化工产业。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先后推动天山铝业有限公司实施铝电解槽稳流保温技改,年节约超1.6万吨标准煤;推动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热氧化改造和冷氧化技改,吨产品综合能耗是改造前的41.6%。
目前,园区拥有77种工业产品,其中多晶硅、工业硅等11种工业品单耗优于国内先进水平,化成箔、高纯铝、多晶硅等48种工业品单耗呈下降趋势,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十四五”期间,石河子开发区预计可实现能耗强度下降2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82%提升至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97.3%。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2024年底,我区出台《推动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明确提出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强调我区将研究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重点,将大力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培育工作。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说,新疆将加大政策引领,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让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在新疆竞相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