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旅游,分明是回家探亲” 阿禾公路上“服务联盟”带给游客的温情体验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7月29日,雨后的阿禾公路云雾缭绕,一支自驾车队因山路湿滑放缓速度。前方忽然传来马蹄声——两名交警骑着骏马靠近车队,反光背心在雾气中格外醒目:“跟着我们走,弯道较多,道路湿滑,注意行车安全!”车队紧随骑警穿越几个弯道后,游客们纷纷摇下车窗鼓掌致谢:“骑马护送的警察,真是让人安心!”
这条串联草原、雪山与森林的景观大道自今年6月30日通车以来,迅速成为自驾热门地。而令游客们口口相传的不仅是绝美风光,更是公安、移民管理警察、市场监督执法人员、医疗保障点医生护士、社区志愿者、保洁人员等组成的“服务联盟”带来的温情体验。
记者 张福新 摄
西安游客张敏至今心怀感激:7月3日晚,孩子在景区摔伤疑似骨折。报警后,阿勒泰交警仅用10分钟便护送救护车抵达现场。“民警一路轻拍孩子进行安抚!”因送医及时,孩子顺利脱险。张敏红着眼眶说:“这些警察就像自家兄弟,把我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
骑警成了游客一路的“移动安全符号”。在狭窄路段,由阿勒泰公安交警和移民管理警察组成的骑警小分队成为独特风景。他们随身携带维修工具、地图和药品,不时疏导车流、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山东自驾游客李黎的车胎被碎石扎破,骑警顶着烈日跪地换胎,“他们浑身是泥还笑着说不碍事,这种真诚很感人。”李黎说。
记者 张福新 摄
在阿禾公路起点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可现场办理边境通行证。北京游客王丽丽说:“原本以为要跑去市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在这里,喝杯奶茶的工夫就搞定了!工作人员还为我们发放了游玩路线图——这座温暖的城市真没把游客当外人。”
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推出“宠客清单”:在阿禾公路入口沿线增设移动厕所、免费车位指引和应急充电站。杭州游客陈帆凌晨抵达时,志愿者主动引导其将车辆停入社区共享车位。“他们递来热奶茶说‘到家先歇脚’,我的鼻头一下就酸了!”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则发起“文明暖途”志愿团,在职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组成服务队,在停车场提供行李搬运、旅游咨询。“我们带了自家烤的馕分给游客,他们一个劲地夸馕香!”志愿者巴特尔笑着说。
记者 张福新 摄
行驶在阿禾公路上,阿勒泰还为游客们提供着很多看不见的守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阿勒泰分公司实现了公路全程5G覆盖。上海游客李悠在翠微观景台直播时赞叹道:“原以为深山里会没有信号,结果视频秒发!”
在食品摊位和餐饮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每日开展食材溯源,确保游客们“舌尖上的安全”。浙江游客刘龙隆在乌希里克草原品尝手抓肉时,发现商家的餐桌上贴着“当日检疫码”,“老板说检疫过后的新鲜牛羊肉才会上餐桌,这种透明让我们像在亲戚家做客。”
记者 张福新 摄
环卫工人在观景台实行“跟踪式保洁”,而救护车在重点路段24小时待命。游玩中,广东游客吴浩中暑,也克阿恰医疗保障点的医护人员仅用15分钟就送来了解暑药品。“医生边擦汗边叮嘱我别硬撑,咱阿勒泰人最心疼客人。”吴浩说,“这话比药还暖胃暖心。”
在乌希里克草原,红墩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游客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来自山东的尹作平大爷被眼前的热闹气氛所感染,掏出非洲鼓加入合奏:“他们拉着我的手一起跳舞,并邀请我加入演奏!这哪里是旅游,分明是回家探亲。”
记者 张福新 摄
夕阳下的阿禾公路,满载游客的车辆渐行渐远。后视镜里,骑警们的身影在余晖中化作剪影,牧民挥舞的双手没入暮色。但那些温热的记忆不会消散:民警换胎时袖口的泥点,志愿者递来奶茶的氤氲热气,孩童塞进游客口袋的野果……这一切都凝成了阿勒泰的“精神路标”——在这里,服务不是政绩指标,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待客之道;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串联起人心的情感通道。车窗外的风景终会淡去,但阿勒泰人捧出的那颗心,已在游客记忆里种下永恒的春天。